股东查

睿创微纳副总经理赵芳彦:深耕红外十年上市创奇迹 创新驱动三大赛道辟新局

来源: 中证网2024-08-13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创立到上市仅用十年之功,成为全国首批、山东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迅速崛起为国内非制冷红外技术领军企业……书写这一成长奇迹的是烟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睿创微纳。“好赛道,好团队,好营商环境。”睿创微纳副总经理赵芳彦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揭示了公司的成长秘诀。

他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未来,公司将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抓住人工智能革命的机遇,在继续深耕红外业务,夯实在非制冷红外领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技术地位的同时,拓展“单一红外”到“多维感知”的新格局,打造红外、激光、微波三大主赛道,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

三大秘诀 书写成长奇迹

中国证券报:从2009年成立到2019年登陆科创板,睿创微纳仅用了十年时间,这样的成长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赵芳彦:回首一路走来,我们快速成长为国内非制冷红外技术的领军企业,并登陆资本市场,我觉得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我们选对了正确的产业方向,非制冷红外技术属于刚需,而且发展空间非常大。同时,我们赶上了核心元器件加速国产化这样一个大环境,也一直以解决红外探测器芯片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为己任;二是创业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我们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初期也经历了磕磕绊绊,遭遇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创业团队没有放弃,而是不懈努力,一路坚持走了过来;三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证券报:请举例说明,烟台市和烟台市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具体好在什么地方?

赵芳彦:睿创微纳这个项目是2009年烟台市去深圳招商引资来的。很多人说北方城市的营商环境不如南方城市,但我觉得烟台不比任何一个南方城市差。我觉得烟台市和烟台市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我们来到烟台后,从市里到开发区,给了我们很多支持,除启动资金、科技扶持外,还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我们鼎力支持。比如,公司从红外感知主业向红外、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技术拓展初期,面临投资强度大、短期盈利难的困境。开发区管委倾听公司诉求,积极协调各部门帮助公司解决困难,助力公司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落地,加速了公司向多维感知技术拓展的步伐。平台落地后,多个技术团队和国家级研发项目落地烟台光电产业园,助力烟台半导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证券报:我们在烟台调研的过程中经常听人们谈及“企业家精神”,你觉得烟台企业家群体有什么精神特质?

赵芳彦:先举个小例子,烟台市一共10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一半是企业家,这一方面说明烟台市关心关爱企业家群体,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家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烟台这座城市的特质。首先,胶东人有个特点是非常务实,这一点也体现在烟台企业家身上,大家都是踏踏实实谋发展,非常靠谱。其次,烟台企业家都非常专注,烟台上市公司也都是沿着主业方向做深做透,而不是到处找风口。再次,烟台企业家具备坚韧不拔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一点其实在我们公司发展过程中就有很突出的体现。

深耕红外 开辟多维感知新局

中国证券报:智能驾驶发展为车载红外创造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公司在车载红外产品布局上有哪些进展?

赵芳彦:红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集于汽车一身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汽车行业布局方面,我们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涵盖单红外、双光融合、双红外等类型,分辨率做到256、384、640、1280及1920的全覆盖;我们发布了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的红外热成像芯片,将广泛满足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车载红外领域获得了包括比亚迪、吉利和滴滴等多家企业定点项目,同时持续和主机厂、Tier1、自动驾驶公司构建合作关系。公司将围绕红外热成像等智能驾驶时代的主要传感器,在产品端和市场端持续深耕和拓展。

中国证券报:工业也是公司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重要行业应用领域,能否举例说明公司在工业领域是如何布局的?

赵芳彦: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红外热成像将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应用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工业检测、安全消防、智能化无人化装备等领域,我们的产品在这些领域也广受好评。其中,在工业检测中,红外热成像在电力、动力电池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通过红外热成像可以及时发现温度的变化,提示异常。再比如,动力电池在仓储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可以用红外热成像来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很多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除了温度检测,我们还有红外气体成像仪,能够检测到甲烷、乙烷等特殊气体。

中国证券报:除了红外业务持续发力,公司近年来在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开辟新局。公司布局微波射频业务的思路是什么?

赵芳彦:微波射频业务是公司的第二赛道,也是公司战略投入的重点方向。公司在微波领域已建立完整产业链,以T/R组件、相控阵子系统及雷达整机切入微波领域,同时在底层的微波半导体方面持续建设核心竞争力。基于上述布局思路,我们在2018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成都英飞睿,涉足相控阵天线子系统及地面监视雷达整机等微波业务;2021年又收购了无锡华测56.253%的股权,布局T/R组件业务。这关键的两步为公司在微波领域业务打开了发展通道,获得了宝贵资质,凝聚了技术团队,并为微波半导体业务的展开和发展构筑了牵引力和推动力。在微波射频领域,我们已经打开了雷达、卫星通信、工业等多个需求领域,未来将给公司带来重要增量。

 创新驱动 打造新质生产力

中国证券报:你觉得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公司在这方面有何实践?

赵芳彦:我觉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在非制冷红外成像领域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市场化能力。公司已掌握集成电路设计、MEMS传感器设计及制造、封装测试、机芯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非制冷红外成像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像元间距8μm、面阵规模1920×1080的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提出行业第一个红外真彩转换算法并建立了第一个红外开源平台,夯实了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

中国证券报:“人工智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公司有何布局?

赵芳彦:我们非常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以及“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我们是做芯片和传感器的,这本身就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元器件,我们具备多光谱传感研发、多维感知与AI算法研发等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比如,基于在红外、激光等感知领域的优势,公司布局智能机器人终端应用,产品目前主要面向巡检、畜牧等行业。公司机器人业务综合应用人工智能算法、SLAM导航避障算法和控制算法等,也在积极开发和应用其他技术手段为产品赋能。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未来将如何破局发展?

赵芳彦:随着红外“芯”国产化及量产成功,国内红外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5G通讯、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无人机、智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需求不断扩大,国内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公司将继续深耕红外领域,拓展“单一红外”到“多维感知”的新格局。红外方向实现长波、中波、短波三个重要窗口的全覆盖,激光方向实现激光测距、激光指示、激光照射、车载激光雷达四个方向全覆盖,微波方向实现硅基和化合物基半导体芯片、组件、雷达整机全覆盖。打造红外、激光、微波三大主赛道,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