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集团:公司治理表现落后于同行,“插座一哥”ESG表现还牛吗?|ESG案例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王晓丽
公牛集团曾凭借“一指禅”营销战术,将广告精准投放到央视,在除夕到元宵节期间高频播放关于插座安全的10秒广告,借助春节中国人阖家团圆、电视常开的场景,成功将“安全插座”的品牌形象植入消费者心中,最终凭借这一策略成功上市。
根据“插座一哥”公牛集团最新财报,公牛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为营收126.03亿元,同比增长8.58%,净利润32.63亿元,增速高达16%。此外,作为制造类企业,公司2017年到2023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更是超过20%。
然而,公牛出色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反映在ESG表现上,根据MSCI最新ESG评级,公牛集团仅获得“B”级,位于行业落后水平,与其“插座一哥”的市场地位相悖。其中,多个指标维度位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公司治理表现落后于同行。

来源:MSCI官网
大力布局清洁能源、隐含温升超标
在环境维度方面,根据MSCI公布的电气设备行业ESG评级标准,MSCI重点关注企业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机遇以及有毒排放物和废物的表现。然而,据MSCI官网显示,公牛集团在这两个维度的表现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在环境维度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MSCI官网
在清洁技术领域,查阅公牛集团《2023年ESG报告》显示,公牛集团将清洁技术机遇视为对股东和投资者的重要议题。自2021年进入充电桩赛道以来,公牛集团布局了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充电桩及储能产品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
2023年,公牛集团的“千县万店,千站万枪”战略取得显著突破,C端市场已实现全国主要区县的覆盖,拓展分销售点1.7万家;B端市场完成商用桩枪建设超2万把,且已形成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
在有毒排放物和废物管理方面,公牛集团对生产运营中的各项排放物进行分类管理,涵盖大气污染物、废水、一般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公司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合规与达标排放。
报告期内,公司各持证排污单位的废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均实现有组织、达标排放。此外,公牛集团还积极推进低碳产品研发,并开展部分子公司的温室气体盘查工作,为减排降碳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据最新数据显示,公牛集团隐含温升达2.9℃,处于失调水平,与全球气候目标不一致。此外,据MSCI官网,公牛集团目前尚未发布公开的零碳计划。

来源:MSCI官网
劳动力管理与产品质量待提升
在社会维度方面,MSCI重点关注企业在劳动力管理上的表现。而根据公牛集团的实际表现,其在劳动力管理方面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公司在这一维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公牛集团在《2023年ESG报告》中称,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基本权益,注重员工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提供多元化的福利,并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然而,2024年12月,公牛集团在社交平台被指单方面、无理由解除多名校招生第三方协议,致使其陷入失业困境。有学生表示,自己在9月参加面试,10月初收到录用通知,并于10月下旬签署了三方协议,但最近却突然接到公牛HR的通知,称要无理由解除协议。

对于上述毁约风波,有观点认为,企业短期毁约可能节省一些成本, 但长远来看,失去人才和口碑的代价更大。值得一提的是,这可能并非公牛集团首次因校园招聘引发争议,其上一届校招便被指“不尊重人”。
除了劳动力管理问题,公牛集团在产品与质量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以“公牛插座”为关键词的投诉帖子达851条,投诉内容涉及产品质量、虚假发货、货不对板、权益受损等问题。
此外,公牛集团还曾陷入虚假宣传风波。据报道,2023年10月, 公牛集团旗下宁波公牛电工销售有限公司因宣称“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被市场监管局以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处以10万元罚款。不过其后,公牛集团表示该处罚已被撤销。
新能源业务增长乏力,销售费用持续攀升
在治理维度上,MSCI赋予了超40%的权重,表明电气设备行业在治理层面的表现至关重要。然而,公牛集团在这一维度的表现处于行业末位,与其行业地位不符,也对公司形象造成了损害。
查阅公司《2023年ESG报告》,公牛集团自称秉持着规范、高效、透明的治理理念,构建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实现了权责明确、相互协调与制衡的机制。公司自称重视保护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通过多渠道沟通机制,加强与投资者的信息交流,确保投资者的知情权。
然而,早在2021年5月,公牛集团便因涉嫌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被立案调查,最终被处以2.94亿元罚款。尽管股价在处罚后遭受重创,但公司当年业绩未受太大影响,销售额仍突破百亿,且后续几年总营收持续增长。
此外,尽管公牛集团开始布局更多商业版图,如向下游延伸布局充电桩、储能等新能源业务。然而,在探索新的增长曲线过程中,公牛集团表现略显疲软。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20.22%,不过占比仅在3%左右。
有观点认为,从市场反馈来看,公牛集团的充电桩业务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在C端市场,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往往会被赠送充电桩,因此公牛等第三方品牌的充电桩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
而在B端市场,尽管公牛集团已经成功拓展了2200余家运营商客户,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但大B客户对技术和认证的高要求,以及小型B端客户分散的市场格局,亦对公牛集团的渠道挖掘和拓展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研究数据,2024年中国公共充电桩市场份额TOP10企业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蔚景云、小桔充电、南方电网、深圳车电网、汇充电以及依威能源,公牛集团尚未上榜。
近年来,公牛集团也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及宣传力度。在销售费用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10.59亿元,同比增长34.64%,已经逼近了公司2023年全年的销售费用。而在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便出现了远超往年的情况。
对此,公牛集团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公司依托明星推荐、达人种草等新媒体资源整合,以夯实轨道插座的品类地位。综上,公牛集团在劳动力管理、产品与质量及新业务拓展上均面临一定挑战,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资料:
[1]《公牛集团虚假宣传处罚疑云:销售费用创新高,股价短期跌近四成》;港湾商业观察
[2]《公牛背后浙江兄弟,卖插座赚了970亿》;李砍柴
[3]《反垄断被罚款2.95亿!公牛集团,栽在了100万经销商上》;伯虎财经
[4]《应届生哭诉:签了三方被公牛单方面解约,3000 元违约金打发叫花子?HR 爆料真相令人愤怒》;萌谈认知
[5]《失速的“插座茅”,焦虑的阮立平》;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