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达股份转型光伏电池年赚8.32亿 拟募资出海建厂全球市场份额10.8%
来源:长江商报
光伏电池厂商钧达股份(002865.SZ)2023年业绩亮眼。
近日,钧达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97亿元,同比增加58.65%;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加16%。
据悉,钧达股份于2003年在海南成立,前期主营业务为汽车配件和内饰,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前不久,钧达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抛出出海建厂的计划。这意味着,钧达股份或将成为首家A+H上市的光伏电池片生产商。
如今国内光伏市场内卷,光伏产能出海已经是一大趋势,抢先布局海外制造也是光伏下半场的关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钧达股份的光伏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约10.8%。据钧达股份透露,2023年公司开始布局发展海外客户,前三季度海外销售占比从0增长至4.66%。2024年,钧达股份目标海外销售额占比达10%以上。
全面转型光伏电池
近日,钧达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97亿元,同比增加58.65%;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加16%。公司表示,TOPCon产能提升及销售出货大幅增加带动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界转型光伏前,钧达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汽车装饰。自2018年起,公司业绩逐年下滑,到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8.63亿元,当年出现1.79亿元的巨额亏损。
于是在2021年9月,钧达股份选择收购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泰科技”)51%股权,进入光伏行业,公司主营业务新增光伏电池业务。
受下游车企经营困难影响,2022年开始,钧达股份筹划将汽车配饰业务出售给关联方,并于2022年6月向海南杨氏家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出售了与汽车饰件业务相关的资产组。
在剥离亏损的汽车饰件资产后,钧达股份便把目光投向N型电池上。2022年7月底,钧达股份完成对剩余捷泰科技49%股权的收购,捷泰科技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22年8月1日起100%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也是在2022年,钧达股份进行工商变更,将“新能源”写进公司名称中。当年年报中,钧达股份表示公司彻底完成转型,光伏电池成为唯一的主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在完成收购后,钧达股份依靠捷泰科技电池片业务实现了销售收入和盈利大幅的增长,并在2022年获得了7.17亿元的上市以来最高净利润。
2023年前三季度,钧达股份实现总营收143.8亿元,同比增长93.59%,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增长近300%。与此同时,钧达股份的股价也水涨船高。相比2021年年初的12.67元/股,截至2024年2月22日,钧达股份收盘股价为63.99元/股。
对于业绩的大幅增长,钧达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2023年光伏电池环节由P型向N型技术升级迭代,行业N型电池产能相对短缺,N型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电池盈利较去年同期迎来提升。
从收入类型上看,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钧达股份N型TOPCon电池的收入为97.51亿元,同比增长超18倍,占比已升至68%,而2022年同期的占比仅有7.2%,可见TOPCon电池的放量处于快速爆发的阶段。
募资出海建厂
在转型成为电池片龙头后,钧达股份便把目标放在了海外市场上。
2月6日,钧达股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若能成功登陆港股,钧达股份将有望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光伏电池片生产商。
据钧达股份此前公告,赴港上市IPO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对于为何选择赴港上市,而非在A股再融资?有行业人士分析称,相比于电池片销售市场的严重内卷,海外市场利润较高,且体量巨大。据业内预测,2023年至2030年海外市场还将保持23.4%的复合年增长率,但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也面临着贸易壁垒的考验。
从产能来看,钧达股份此前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海外销售从0%到4.66%的增长。同时还完成了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的客户认证。2024年,钧达股份目标海外销售额占比达10%以上。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钧达股份拥有三个生产基地,N型TOPCon电池及P型PERC电池的总年产能分别约为31.0GW及9.5GW。2021年至2023年前9个月,公司生产基地的利用率分别为93.3%、94.8%及96.6%。
目前,钧达股份在专业化光伏电池生产领域已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钧达股份的光伏电池全球市场份额10.8%,排名第五。
此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2年的出货量计算,钧达股份以1.8GW的TOPCon电池出货量位居专业制造商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5%。截至2023年6月30日,钧达股份TOPCon电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降至57.4%,虽仍排名第一位,但市占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剧。
事实上,近年来,基于全球贸易壁垒和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叠加国内光伏市场内卷严重,加快全球化布局便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重要选择。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过去一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协鑫科技和TCL中环等光伏企业纷纷宣布或计划在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布局(或扩产)新产能,涉及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等环节。可见,光伏电池市场份额上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根据招股书,钧达股份计划在未来实现约14 GW的海外年产能,该计划将分两个阶段完成。不过,有行业人士指出,出海建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当地政策和法规因素外,光伏企业还需要考虑贴近市场需求、配套设施、人才招录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