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中国行】长白山人参焕发“百草之王”新荣光
转自:中国医药报
开栏的话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对增进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近年来,各地依托当地中药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品种,打造优势品牌,在壮大中医药产业的同时,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即日起,本版开设“中医药文化中国行”专栏,以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等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品种为切入口,报道各地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经验和成效。敬请关注。
□ 叶阳欢
“棒槌!”
“什么货?”
“四匹叶!”
“快当快当!”
……
8月份,在吉林省长白山腹地,采参人的喊声响彻茫茫林海。
年过六旬、有40余年采参经验的“参把头”崔长安介绍,这种古老的采参习俗是长白山劳动人民在寻找采挖野山参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操作规程,并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2008年6月,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吉林省是全国人参主产区、人参文化发源地。在这里,人参元素无处不在,人参文化深入人心,“百草之王”在文化沉淀和产业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荣光。
深入挖掘
提升人参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在万良长白山野山参博物馆,展厅内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我国人参采集、栽培、加工、应用的历史以及参俗文化。
“野山参极其珍稀,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博物馆馆长徐桂丽指着一棵参龄150年的野山参标本娓娓道来。据介绍,我国人参应用史有4000余年,人参加工炮制药用起源于三国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采参习俗、驯化野山参、栽培加工及保护传承等人参文化,构成了长白山人参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参市场需求量增长,部分人参种植从过去的原生态种植逐步走向田间规模化种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王英平介绍,吉林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人参综合栽培技术、人参育种、老参地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先后参与起草15项人参领域国家标准,制定近50项地方标准,组建人参相关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20余个,选育30余个人参新品种,并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导人参种植企业规范种植行为,从源头提升质量。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一批从事人参深加工的企业异军突起,开发出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制品五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参茸办公室统计,2023年,全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708.5亿元,同比增长10.3%。
守正创新
古法炮制重焕时代生机
刷参、系绳、挂参、撸须、归尾、成体、阴干……经过一系列精细复杂的炮制工序,一棵棵颜色棕红、角质透明的人参在王俊良手中如同艺术品一般诞生。今年55岁的王俊良是通化福参源特产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家族从1872年就开始世代从事长白山野山参采挖和炮制工作。2019年11月,该企业“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近年来,人参炮制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在延边可喜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喜安生物科技)人参炮制加工车间,灵巧的机械手臂上下翻飞,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从古老的红参炮制技艺中汲取精华,结合创新科技,努力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价值。”可喜安生物科技总经理金辉颇为自豪地介绍了企业人参现代化炮制全过程——精选后的鲜人参经输送带送至洗参车间,“洗参”后,由参架车推入蒸参机进行“蒸参”,全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精准设定时间、压力和温度,保留鲜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随后,在自然晾晒的基础上,增加“风力烘干”和“热量烘干”两道工序,最后去尾打潮压块。经过一系列精心操作,在严格控制下炮制出的红参,通透发亮、参香浓郁。
传承文化,创新技艺。近年来,吉林省将人参芦头、须、果、粉纳入新修订《吉林省中药材标准》《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拓宽人参入药范围,规范产地加工流程,推进中药加工与炮制标准化,提升人参炮制技艺整体水平。
精心培育
打造“长白山人参”驰名品牌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挖掘人参文化精髓,通过实施人参品牌打造、培育、价值提升、文化传播等举措,使“长白山人参”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位于集安市的益盛药业产品展示大厅,中成药制剂心悦胶囊、人参糖果、红参精提浓缩液、参花柔肤水等产品琳琅满目。该企业详尽梳理从商代到清末历代名家对人参研究、应用的成果,挖掘整理2800多个人参古方,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长白山人参的根、茎、叶、花、果开发成药品、化妆品、食品、保健食品,命名为“汉参”系列品牌,成为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医药上市企业。“起名‘汉参’,意在为产品烙上‘中国印’,复兴中国人参文化,振兴中国人参产业。”公司董事长张益胜说。
在珲春华瑞参业生产车间,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正不停运转,人参切片被加工成一听听罐装产品。“2023年,公司产值1.2亿元,车间25条生产线共生产‘金立华’人参系列产品15万盒,单品种人参精销售额达2000万元。”企业董事长金立华介绍,他们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俄罗斯分公司境外中药材(木材)综合开发项目,拓宽林地种植人参渠道,保证人参原材料品质,这也是“金立华”人参“出海”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积蓄即久,其发必速。目前,“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共有产品生产企业54家、品牌产品288种。“抚松人参”“集安清河野山参”等区域品牌,“新开河”“大自然”等企业品牌融入了人参文化特色和健康养生等因素,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迅速提升。
“参”花绽放,“参”机无限。眼下,吉林省正全力构建人参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体系,踏上打造千亿元级优势产业的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