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医疗的麻烦惹大了
只能说“懂的都懂”。
作者:西北哽
8月19日下午,国家医保局罕见地挂了一家企业。
今年国家医保局换届后,风格明显变化,陆续披露约谈了好几个大公司,前有药店龙头一心堂,今有微创医疗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心脉医疗。
从表述上来看,心脉医疗的问题和一心堂还不一样,以至于医保局约谈之后又跟了一封问询函。
问询函针对心脉医疗最核心的产品,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医保部门称:因连续接到“群众信访”,反映这一产品价格虚高问题。经过初步核实并查询公开信息发现,Castor系统出厂价5万,经代理商供应给医院的价格超过12万。
“5万的产品卖12万,还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是医保局公众号文章下,网友的评论。
卖得贵不是大问题。医保局约谈了心脉医疗,想让这家公司降点价。心脉医疗倒是给出了一个“价格调整计划”,但应当是调整没能达到医保局的胃口,“未能改变价差显著超出必要范围”的事实。用通俗的话说:
▌还是太贵
这就有点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约谈了还不愿降价?医保部门这才公开发表问询函,并搬出了《价格法》和《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认为心脉医疗有可能“利用流通环节过高费用进行不当营销、侵害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合法权益”。
《价格法》自不必说了;《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是原国家计委在1985年1月颁布实施的,2011年做过一轮修订。医保部门拿出这两个法律来,说明这事小不了。
医保局的怀疑很合理:中间差价那么大,企业是不是拿去“不当营销”了?
Castor主动脉支架2017年上市,是心脉医疗的王牌产品,覆盖国内超过1000家医院,而且已经进入新加坡等16个国家。
2022年半年报时心脉曾介绍:当期公司营业收入4.59亿元,其中Castor支架销售额1.83亿元。此后,心脉没有单独披露过Castro的产量和销售数据。如果按2022年时的占比推算,当前Castor支架这个产品年销售额可能已经超过4.5亿元。
这里计算的都是出厂价。按医保局的数据,Castor支架的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按最低60%的报销比例,每年花费的医保基金就要6亿。
要么是经销商暴利,要么就是有猫腻。
因此,医保局问询函提到的4个问题都掷地有声:要求心脉医疗披露Castor支架的实际研发投入、生产制造、期间费用构成,近5年的企业真实利润,终端价格中包含的销售费用资金去向等等。关键问题是,
▌这些能公开说的吗?
有说法是,某社交平台上曾有人爆料,称花了12万多用了Castor支架,最后人没救下来。最后一查,这款支架出厂价不到5万块钱。不知道这件事与医保局所称的“群众信访”是否有关。
不管怎么说,这次问询会将高值耗材行业“公开的秘密”彻底揭穿。
和药品一样,高值耗材主要通过销售渠道加价。药品要靠销售费用;高值耗材有自己的玩法,那就是通过经销商“加戏”。
一般来说,耗材经销商手里都是要压很多货的,规模往往以亿元计,以随时应对医院的需求,这就会有压货的资金成本;另外,高值耗材的配送和手术“跟台”都是不小的开支,都是经销商抬高耗材价格的理由。
当然,最大的成本不是这些。只能说“懂的都懂”。
有了经销商这一层物理区隔,一个高值耗材从5万变成12万就不算稀奇了。不少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会披露高值耗材的扣率问题,如凯利泰就披露过售价数据:在代理模式下,PKP产品能达到20到25扣,也就是说
▌100元的高值耗材,出厂价20-25元
心脉医疗今年6月刚刚公告:上海展翔、深圳嘉事康元是公司的主要经销商,是区域总代,其下有直接对接医院的普通经销商。Castor支架等产品就是由区域总代买断的,看重的是区域总代“物流仓储和渠道管理能力”。
不过,医保局并没有问询经销商,而是直接揪着心脉医疗不放,一定要让它说明白零售价贵出来的7万块钱到哪里去了。
和一心堂事件类似,针对心脉医疗的问询极有可能在其他高值耗材企业中引发海啸。
建议静观其变,并对整个医疗器械板块持谨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