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普瑞眼科两大隐忧:旺季增势走弱与扩张拖累盈利端|透视眼科

来源: 新浪证券2024-05-08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普瑞眼科一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背后或折射出未来两大隐忧,其一,在旺季期间,公司消费属性的业务增势出现走弱态势,未来成长性空间有待进一步观察;其二,内生式扩张背景下,漫长的盈利的周期可能拖累公司业绩。

随着24年一季报收关,A股眼科赛道行业整体承压。

我们选取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及何氏眼科等4家A股的眼科赛道公司,2024年一季度,眼科行业营收增速中位数仅为3.67%,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大幅下滑22.63%。

需要指出的是,眼科行业2023年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营收增速中位数超30%,净利润中位数逾60%,一季报业绩表现显然逊色不少。细究原因,由于22年疫情冲击而相关需求集中在23年释放,因此出现23年低基数高增长现象。

然而,从以上四家眼科一季度业绩表现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其一,增收也增利的爱尔眼科与华厦眼科;其二,增收不增利的普瑞眼科;其三,营收与净利双跌的何氏眼科。这些数据“迥异”背后究竟折射了何种信号?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对以上四家眼科深度复盘,本文将重点探析普瑞眼科增收不增利背后的动因。

财技加持的偶发性收益不具可持续性

一季报显示,普瑞眼科营业收入为6.76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2.49万元,同比减少8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08.41万元,同比减少73.28%。

值得注意的是,普瑞眼科一季度业绩表现与年报出现巨大反差。

普瑞眼科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0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上升967.07%。

普瑞眼科业绩反差背后,一方面,公司2023年通过并表增厚业绩;另一方面,采取了分布收购策略,在“财技”加持下,账面利润也表现较高。

2023年,普瑞眼科控股并购的东莞光明眼科医院贡献了业绩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0%,净利润5231.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1%。值得注意的是,普瑞眼科前后分两次收购,最终将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并入表中。第一次,2022年2月取得东莞光明眼科45%的股权,股权成本为2.55亿元;第二次,2023年1月5日,取得东莞光明眼科35%的股权,股权成本为1.88亿元。

由于去年同期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东莞光明眼科医院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在财技加持下,2023年,公司预计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 8200 万元,给同期净利贡献比例在28%至30%左右。

两大隐忧:旺季增势走弱与扩张拖累盈利端

在剔除并表等偶发性因素看,普瑞眼科未来增长空间或也有两大隐忧。

第一,公司消费属性的业务增势走弱,未来成长性空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眼科赛道,像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底、眼表、眼框及小儿眼病等多种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属于基础眼科服务,其受医保控费压制;而屈光矫正、近视防控以及提供视光产品及服务不受医保控费影响,呈现出高消费属性。事实上,在消费属性业务占比上,普瑞眼科相对较为突出。

2022年,普瑞眼科屈光与视光业务收入合计占总收入比近70%,2023年占比有所回落跌至62%。

眼科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其中屈光业务的旺季在1-2月,以及6-8月,与高考、求职、征兵等有关;视光业务的旺季一般出现在寒暑假,随着政府、学校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以及家长眼健康意识的增强,视光业务的季节性特征也在减弱。对于普瑞眼科而言,其基本盘为屈光项目,收入占比高达近一半左右。

然而,我们发现,公司在旺季业绩整体增长却出现走弱趋势。公司去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为72.85%,而三季度增速则降为45.13%;而公司环比增速也是持续走低,2023年Q2环比增速为12.05%;同期Q3则为8.24%。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增速仅为4.01%。

第二,公司内生式扩张或将拖累公司损益表。

2023年年报中,公司称继续贯彻“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坚持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并重,进一步扩大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布局。即“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的整体布局战略稳步推进。2023年度,除控股并购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外,普瑞眼科旗下上海奉贤普瑞和湖北普瑞完成执业验收并正式开诊,同时还有昆明官渡、乌鲁木齐高新区、广州越秀、深圳南山、上海宝山、福州、哈尔滨南岗、深圳罗湖等多家新院正在筹备装修过程中。

根据行业经验,眼科医院实现盈利的周期一般为4-6年(即市场培育期)。换言之,公司需要承担新建医院市场培育周期相关成本,对公司未来盈利端形成一定压力。

事实上,公司盈利端压力也似乎在显现。分季度看,普瑞眼科的利润总额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亏损,一季度利润水平剔除并表因素相比同期也出现较为羸弱。

此外,由于扩张以及公司消费属性业务占比较高等原因,其前期品牌广告等投入也位于行业之首。Wind数据显示,2022年普瑞眼科的销售费用率一度高达19.91%,而爱尔眼科的销售费率只有普瑞眼科的一半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投入力度有所收敛,但销售费率水平依然高于其他三家同行。

对于过高的费率,投资者同样提出担忧,并询问公司如何控制费率。对此,公司称,普瑞眼科的费用率一直较其他竞争对手偏高。一方面是因为布局较快,各地新建医院产生的租金、折旧摊销和工资支出影响当期费用率;另一方面,公司屈光和视光业务的营销投入使得销售费用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公司收入规模增长,新建医院对当期费用率的影响会逐渐缩小,而公司内部也在控制支出方面作出努力,规避一些投入产出比低的营销投入,进一步控制两费的增长,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公司高销售费用背后存在合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7至2022年,上海普瑞眼科在自营的手机官方网站和三个网上店铺共发布4则广告,广告内容涉嫌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据悉,当事人普瑞为销售其医疗服务项目,在医美平台APP网店(店名: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内发布名称为“德国全激光smart近视手术”医疗服务项目广告,宣传“拥有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技术”的绝对化用语以及“1.3秒矫正100度近视”“速度:比戴隐形眼镜还要快”“伤害:比戴隐形眼镜小太多”“手术3分钟、当天用眼、视力高清”等与其他医疗器械比较和对功效断言保证的内容。这一行为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以及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的规定。构成违法使用绝对化用语和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