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合集成上市仅7月变更募投资金补流 前三季业绩双降经营现金净流出2.3亿
来源:长江商报
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后,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688249.SH)拟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而募集资金节余的主要原因为一项被收购资产评估价值缩水5.15亿元。截至目前,该募投项目已收购完成并取得相关产权证书,形成了募集资金节余3.42亿元,晶合集成拟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晶合集成上市仅7个多月,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却变脸。在连续两年业绩双高增后,1—9月,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7亿元、0.32亿元,同比变动为-40.93%、-99.05%。同期,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为-1.25亿元。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的经营活动承压。前三季度,晶合集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32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该指标为62.42亿元。
收购标的重估价减5.15亿
晶合集成计划通过IPO募资资金购买的合肥蓝科相关资产已经出现重估价缩水的情况。
根据公告,2021年8月27日,公司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变更上市募投项目的议案》,公司拟使用31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制造基地厂房及厂务设施,拟收购资产的评估值为32.2亿元。
不过,晶合集成表示,考虑到间隔时间较长、资产成新率降低的因素,公司和共同委托安徽中联国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2023年4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出具了《拟转让资产涉及的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对合肥蓝科拟转让的资产市场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最终基于评估价确定合同价款为含税27.64亿元。也就是说,合肥蓝科的相关资产估值相比上市之前减少了5.15亿元。
由于资产估值缩水,原计划投入的募集资金就变得较为“富裕”,因此形成了募集资金节余。根据最新公告,晶合集成拟将3.42亿元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
同一天,晶合集成还公告称,拟以超募资金、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不低于5亿元(含),不高于10亿元(含)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5.26元/股。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股权激励。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23年5月5日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K线图显示,上市当天,晶合集成股价达到历史高点的23.86元/股,截至12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16.04元/股,跌幅达32.73%。
对于回购,晶合集成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
前三季业绩双降
资料显示,晶合集成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最近6年,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三连亏后,2021年至2022年连续两年大增,但2023年上市之后,前三季度业绩又变脸,重回亏损。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亿元、-12.43亿元、-12.58亿元。
对于亏损,晶合集成表示,晶圆代工行业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研发能力和资本实力等要求较高。公司成立以来,为满足产能扩充需求,持续追加生产设备等资本性投入,固定成本规模较高,同时从项目建设到落地达产,再到实现规划产能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在初期产能爬坡、产销规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产品单位成本较高。
不过,根据晶合集成招股书,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21年至2022年大幅提升,由巨亏转为大赚。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9亿元、30.45亿元。
公司表示,受益于下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产能的稳步提升以及公司持续的产品及技术创新,公司产品产销规模增长迅速,从而使得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产品成本快速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快速改善,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达到45.14%的较高水平,2022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46.11%。
但令市场颇为不解的是,在2023年5月5日上市后,晶合集成的业绩重新录得亏损。1—9月,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7亿元、0.32亿元,同比变动为-40.93%、-99.05%。同期,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为-1.25亿元。
对于业绩骤降,晶合集成在2023年半年报中的解释为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对盈利能力的拖累。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消费性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晶圆代工行业景气度下行,也是导致公司2023年业绩骤降的原因。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前三季度晶合集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32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该指标为62.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