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保荐项目疑云重重 国元证券如此回应能给满分吗?

来源: 大众证券报2023-11-27

当前,市场对于IPO的关注度高涨。上周,本报《IPO项目曾被其他券商“撬单”,保荐人国元证券执业质量遭质疑》一文引发市场多方关注。近年来,国元证券保荐的多个IPO项目存在疑问,其中一个IPO项目甚至入选深交所的典型案例。

文章刊发后,国元证券对报道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如保荐工作是否仅是“走过场”,如何提高执业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回复。但记者发现,对于部分关键问题,公司避而不答。

11月23日,记者再次致电并致函采访国元证券。11月24日晚间,国元证券给予最新回复。

保荐安天利信闯关创业板的依据究竟是何?

在最新的回复中,国元证券依然认为自己的保荐代表人在安天利信IPO项目中的执业质量没有“瑕疵”。公司称,“鉴于安天利信成长性较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项目申报前已对创业板定位进行了多次论证,公司保荐代表人已结合安天利信的行业特征、服务优势、研发创新等方面对‘三创四新’特征及成长性履行了专业的尽职调查义务”。

国元证券还强调,公司一直“高度重视项目申报板块的定位,从行业、财务等各方面审慎选择申报企业”,力求“引导发行人按照自身所处的阶段准确定位对焦相应的板块,挖掘企业自身的内在价值和长期竞争力”。

但言之凿凿的高标准、严要求下,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22年11月,由国元证券保荐的安天利信IPO审议被否——背后的核心原因,指向被保荐企业不符合“三创四新”的要求。

纵观安天利信的上市之旅,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太顺利。在公司提交申报稿后,一封举报信被寄至深交所,举报信中提及了多起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但涉及安天利信相关人员违法串标的案件。涉案员工虽不是公司高管,但从他们入职时间来看,长则八年,短则两年,并且在招股说明书的三年一期时效内,公司员工孙某强、蔡某杰涉嫌串通投标一案尚在立案侦查阶段,未有定论。

当然,这并非导致安天利信IPO被否的最关键因素,“发行人未能充分说明其符合‘三创四新’的特征及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让其在只差临门一脚之际冲A梦碎。深交所这样的否决理由无异于告诉公司,上市之路完全走错了方向。

安天利信为登陆创业板已筹备多年,到头来竟然根本不符合创业板的要求,保荐机构国元证券真的没有错?

对于记者先后两次的致函采访,国元证券先是回避安天利信不符合“三创四新”一事,接着的回复又是在强调公司在保荐时,已经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反复强调做足了准备工作,但在安天利信是因不符合“三创四新”要求最终无缘上市的事实面前,是否更加说明国元证券的保荐代表人专业素养或许存在不足,也未能充分尽到其应尽的义务?

自称“已给出具体解释”,但交易所说“解释不合理”?

国元证券的另一单保荐业务同样引人关注。早在三年前,问题颇多的金张科技IPO曾引发市场激烈讨论,而其背后亦暴露出保荐人国元证券一系列“迷惑”行为。

2020年12月,国元证券保荐金张科技IPO,期间经历4轮问询后主动撤回。2023年,此事被深交所当作现场督导典型案例予以披露。深交所重点指出了金张科技两大疑似财务造假问题:发行人关联采购价格公允性、对部分客户销售收入均存在异常。

关联方采购相关信息披露不真实、7家客户分别在不同文件中所加盖的公章或签名明显不一致、保荐人对发行人销售收入真实性核查论证方式的合理性存疑……面对诸多信息的矛盾,现场督导之后,深交所在第四轮问询中再次要求金张科技对前述问题给出解释,并直指保荐机构八大不尽责行为。

国元证券究竟是不曾发现还是有意纵容金张科技的疑似造假行为?公司的保荐工作是否仅是“走过场”?此事之后,公司是否对保荐业务进行了有效整改?针对记者在首封采访函中提出的这些疑问,国元证券回复:“上述问题金张科技项目组已在现场督导过程中及四轮问询回复中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公司不存在有意纵容金张科技的财务造假行为,不存在保荐工作‘走过场’情形。”

但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3年第6期)在披露金张科技IPO案例时曾明确指出,“针对上述异常情况,发行人和保荐人未能提供合理解释。现场督导后,发行人和保荐人主动申请撤回申报。”如此看来,国元证券口中的“具体解释”似乎并没有令深交所信服。

真相究竟如何?在最新的回复函中,国元证券透露了当初回复问询时所作解释的部分细节,其中重点涉及“对发行人客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推算客户从发行人处采购的金额与发行人对前述客户的账面销售金额的差异原因”。回函中,除了强调公司已经“按照审慎原则对当时的问询进行了回复”外,国元证券也在着重突出“票据不全”“仅可作为辅助材料”两个对问询函中需要回复的相关问题进行正常分析判断的影响因素。但通观11月24日晚间的这封回函,国元证券依旧没有正面回答为何深交所认为公司当初的解释不合理。

投行业务执业水平如何提高?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投行业务是A股迎来更多高质量上市公司的重要前提。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保荐项目的成功率、被保荐企业的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出保荐机构的执业水平。”但记者进一步查阅Wind数据发现,按照上述标准来看,国元证券的投行业务执业水平的高低似乎存有争议。

2022年,国元证券共保荐了20个IPO项目,当年撤否率仅为5%,并且成功保荐上市的企业达到了8家。但截至记者发稿,其中的瑞德智能(301135)、恒烁股份(688416)及劲旅环境(001230)等6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已破发。与此同时,有至少3家企业在上市当年业绩就开始滑坡,瑞德智能上市仅3个月就出现营利双降,到今年三季报其业绩仍在持续下滑;恒烁股份更是在上市一年后,归母净利润亏损近1亿元。

对于所保荐上市企业的表现,国元证券在给记者的回函中作出解释:“保荐的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下游需求下降及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上市公司下降趋势与其同行业内多数上市公司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单从保荐成功率来看,国元证券2022年的成绩并不差,但转眼到来的2023年,这一数据急转直下。在公司保荐的15个IPO项目中,主动撤回的就有4家,成功保荐上市的企业仅1家,目前撤否率高达26.67%。

撤否率激增,保荐成功率陡降,这让国元证券今年投行业务成绩一落千丈。公司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仅有1.0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3.29%,同比下降60.41%;实现投行业务利润523.89万元,同比下降96.27%。对于投行业务收入的下滑,国元证券给出的原因是“注册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个行业的撤否项目数量较多”。

就上述发现的现象,记者向国元证券抛出了 “如何提高自身的执业水平以及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的疑问,国元证券回复称:“公司始终将投行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尽职履行保荐职责,从源头把关,真正做到对项目的‘保’和‘荐’相结合。”

公司还对记者表示,未来将“不断强化公司投行业务‘三道防线’作用,增强投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将项目内控流程、质量管理和电子化底稿制度等抓严抓实”,以此“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切实提高投行业务质量”。

对于国元证券“看门人”职责究竟履行质量如何,《大众证券报》将持续关注。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