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朱健掌舵下的上海银行:“二哥”变“四弟”、频领巨额罚单

来源: A股伪解释2023-12-08

2023年12月08日 10:54:04

12月6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提请审议提名朱健先生为公司董事候选人的议案》,同意提名朱健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并提交至公司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同意朱健正式任职公司董事后担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

兜兜转转,朱健又回到了老东家。

2020年9月,朱健告别国泰君安,出任上海银行行长,完成了一次跨行业的华丽转变。

彼时,城商行“‘北京’第一、‘上海’第二”的排名深入人心,然而世易时移,朱健掌舵下的上海银行已不再是万年“二哥”,而变成了新晋“四弟”,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较“三哥”宁波银行少了近80亿元。

“二哥”是如何变“四弟”的?背后的原因或许很多元,但消费贷的收缩一定是原因之一。

朱健上任之时,上海银行正经历历史变革——疫情的第一年,这家被称为消费贷之王的城商行却在消费贷上“主动收紧高风险业务与高风险客户信贷投放,遏制存量客群共债风险增长”。

此后,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连年下降:从2019年末的1750.6亿元降低至2023上半年末的1031亿元。

媒体喜欢将“2016年~2019年”增长过快的消费贷作为上海银行业绩失速的原因之一,但读懂君的看法却刚好相反:主动收缩消费贷才是上海银行业绩失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动收缩消费贷的利弊均十分明显:在风险上行期间,主动收缩有利于控制风险、降低信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而更好地控制整体的不良率和净利润数据平滑变动;但消费贷本身是个高息差产品,主动收缩消费贷也意味着上海银行放弃了这个增收利器,营收增长会面临更大挑战。

兼具高风险、高息差产品该不该做?每个机构的看法、选择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高息差可以覆盖高风险,招商银行旗下的招联消费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招联消费金融2022年末的贷款余额为 1,676.07 亿元,实现营收175.01 亿元,虽然计提了近114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拨备覆盖率比上海银行还高,但依然录得33亿元的净利润。

从风险的角度讲,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不足上海银行的13%,不良贷款却是上海银行的23%,114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已经达到了上海银行同期的70%;从收益的角度讲,招联消费金融的营收、归属净利润分别是上海银行的33%、15%。

风险是有的,但收益与风险等价,而当下的上海银行恰恰需要这个收益的加持——上海银行的营收在2022年后出现负增长,而净息差也连年下降。

更有趣的是,上海银行居然出现了“降效增本”的现象——其业务管理费占比却逐年上升,增速也高于营收。究其原因,此变化并非是真的“降效增本”,因为净息差的下降,上海银行也采取了“以量补价”策略,更多的贷款虽然没有弥补营收增长,但产生了更多成本,于是就出现了财务上“降效增本”的现象,这种变化用上海银行老行长的一句话总结十分恰当:“效率、结构和质量早已替代规模。成为发展的决胜要表”。

好消息是:虽然营收已经出现负增长、虽然财务上已经出现“降效增本”,虽然增长的幅度不大,但上海银行的归属净利润还在持续保持正增长。

消费贷的策略变化是上海银行风险偏好的一个缩影,是“二哥”变“四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说上海银行营收和归属净利润的增速变化完全是来自于消费贷的收缩,比如其归属净利润能够保持增长并不全是因为消费贷的风险被控制,还有很大程度是因为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不够多,以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为代价实现的。

在朱行长任上,上海银行“二哥”变“四弟”,这次身份的转变没有实现力挽狂澜的成绩,当然这其中多多少少有些时运不济的因素:上任就赶上三年疫情的开端,资产质量承压,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

而变化的另一面,却是频频发生的大额罚单。

11月,因在不良贷款、投资资产管理、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等32项违法违规事实,上海银行合计遭罚1380万元;而就在4月,上海银行还曾因在多个领域的部分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没9854.4万元。仅这两笔罚单金额就超过了“一个小目标”。

历史的齿轮会向何处转动?

近日,据“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显示,现任上海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朱健以及现任上海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施红敏,均拟任市管企业正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现任上海银行行长朱健或回归国泰君安担任重要职务,上海银行副行长施红敏或接任上海银行正职。

上海银行年报显示,施红敏历任中国建设银行计划财务部财务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组副处长,中国建设银行计划财务部政策制度处高级经理,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第一支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会计结算部高级经理,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此外,他还曾任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从履历看,施红敏是一个传统的银行人,还有零售大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经验,如果未来上海银行行长由施红敏接手,消费贷是否能出现不一样的路径?上海银行是否能走出失速的泥潭,重回二哥宝座?让时间给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