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对绿色金融最有热情的地方就是上海”,老外在陆家嘴论坛上这样说

来源: 媒体滚动2024-06-19

转自:上观新闻

脱碳减碳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挑战。麦肯锡在2020年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想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每年要投入的资金是3.5万亿美元。“光靠银行解决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我们必须要让资本市场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转型。”明讯银行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Philip BROWN说。金融,正是承担了资源调配的功能。在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四上,来自国内外金融业人士齐聚一堂,关于绿色金融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正在发生。

“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从金融业角度看,发展绿色金融是长期结构性转型发展的要求。”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贱阳表示。

看向中国,一些成果已经显现,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境内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绿色债券存续规模约1.9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目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地方。

首先是在绿色金融的资源总量方面,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

其次,存在基础设施和实践活动上的不平衡。屠光绍认为,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和健全,如相关的指标体系、核算体系、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等。“‘漂绿’之所以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健全,这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在绿色金融体系上存在不平衡。屠光绍表示,目前金融资源对纯绿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比重都比较大,比如新能源、绿色环保技术等行业,但是对转型金融的支持相对比重较小,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四,绿色金融的结构存在不平衡。简单来说,债权驱动的比重较大,股权比重较小,而这两者在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都是必需的。

最后,服务对象上存在不平衡,也就是说大企业多、小企业少。但是中国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同样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和难题。

在这些不平衡中,一些是地区特色,也有一些是共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创新和合作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同时也是论坛上的关键词。

“绿色金融事业就是创新的事业,发展绿色金融确实需要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也需要市场不断创新。”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健表示。国泰君安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历史超过十年,是国内八家碳交易场所的主要会员。目前可以提供碳现货资产的交易、碳减排量的购买交易、碳回购的交易、碳抵消综合和配额对减排量置换交易等,能够提供全链条的碳金融服务。在十年历程中,国泰君安始终坚持创新为先,落地了中国境内证券行业首单CCER交易,是首单挂钩碳排放配额的收益凭证等业务的落地单位,也是首批参与回购借碳远期创新产品交易的单位。

上海清算所是参与绿色国际合作的机构之一。上海清算所与香港债务工具CMU合作先后推出“发行通”、“南向通”等业务,成为境外机构投资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境内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同时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为绿色债券发行人提供境内外同步信息披露服务。

“我看到对绿色金融这个主题最有热情的地方就是上海。这里对创新充满激情,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德国商业银行国际公司业务董事会成员Roland BOEHM表示。

栏目主编:张杨

标签:陆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