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低估值中国平安趁势而起?
本文来源:水皮more
在今年的两会中,“新质生产力”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热词”。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在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现在大家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来说,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而落到产业维度,要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具体来看,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换言之,新质生产力是要在创新主导下,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中国平安早已行动起来了。
众所周知,中国平安近几年一直深耕“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以数字科技的发展推动着金融服务的更新迭代。
具体来说,中国平安的五大创新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是平安的底层架构能力,为各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充分赋能。
这五大创新科技服务于平安的大金融、大医疗健康产业,覆盖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和房产金融等四大生态圈,在生态圈中不断驱动创新,从前端到后端推进业务变革,创造新应用场景、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服务质效。
平安产险持续聚焦科技赋能,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为基础,持续打造数字化服务和管理平台,推动实现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目前,平安产险已经打造了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平安企业宝及爱农宝等线上服务平台。
平安人寿推出“业内首创全流程AI理赔服务”,已有59%的理赔案件采用“自核免人工”方式,实现极速理赔。平安车险打造“极速理赔”,客户使用平安好车主App拍照、上传受损照片,即可3分钟自助完成理赔。目前,94%的车险案件,不再需要查勘员现场查勘,资料齐全可以在1小时完成赔付。
平安消费金融则抓住数字金融红利,搭建了智能客服平台,通过构建智能客服大脑、客户意图理解模型,智能研判客户行为,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智能客服平台累计为近300万人次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客户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5%。
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平安打通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让数字资产更有价值,让生态中的所有参与者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
从中国平安去年的业绩中可以看到,2023年全年中国平安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6.95亿元,位列行业第一。单看寿险,2023年平安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4665.4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1284.27亿元。
那么,随着中国社会加速进入老龄化,“医疗健康”有望成为平安的新增长极。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成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截至2023年9月末,在平安近2.30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42个、客均AUM达5.61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4倍。
很显然,中国平安的“双轮驱动”,取得了1+1大于2的成果,可以说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很好的具体实现,就是借助最新科技成果运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难怪中信证券对中国平安的评价是,公司核心能力稳固,正在走向更加健康的商业模式,强β有望带来显著的绝对回报。
同时中信证券认为,从中长期看,综合金融协同效应、零售财富管理能力、康养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将帮助中国平安更加有力地降低负债成本、带来阿尔法回报。所以,公司股价继续下跌风险较小,年中及下半年有望演绎向上的β行情,为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绝对回报潜力。
对于目前的极端估值,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根据中信证券给予的建议,中国平安A股2024年的市净率PB将达到1,考虑到港股市场流动性给予适当折价,公司H股2024年的市净率PB将达到0.8,对应A股目标价55元人民币、 H 股目标价50港元,维持A、H股“买入”评级。
可以说,低估值的中国平安,2024年能否趁势而起,备受投资者们关注。(编辑:钱晓睿)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