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来源: 消息动态2024-01-10

转自:河北新闻网

未来之城,创新与产业相辅相成。

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园区即将交付,中关村科技园实质运营,创新要素加快集聚;

瞄准5G拓展应用和6G研发应用,打造全新“空天信息+”产业业态,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千企雄安行”“百所高校雄安行”“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创新开放氛围逐渐浓厚;

…………

汇聚科创力量,优化创新生态,雄安高起点布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创新理念推进产业培育发展

2023年9月,与雄安新区安新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完成迁址后的工商注册——这是中化学中科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迁址落户雄安新区的加速度。

如今,该公司承担的白洋淀重点村落隐形污染源治理项目示范工程有序推进。2023年12月1日,在位于安新县安州镇的一处垃圾中转站,隐性污染源筛分设备正在处理周边农村的历史遗留垃圾,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该公司总经理崔皓介绍,他们已处理历史遗留垃圾11.8万立方米,其中70%实现处理后的综合利用。

“新区人口规模日渐增长,提高环境承载力,打造‘无废城市’的雄安样板,成为企业探索的课题。”崔皓表示,“我们希望最新的工程技术、材料及商业模式在雄安落地,为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加力。”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牢牢把握这一定位,新区出台疏解实施意见和用地、住房、户籍、人才、教育等十个方面配套实施方案,大力吸引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疏解到雄安。

如今,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高校、医院和一批产业集群、市场化疏解等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200多家,一批高品质办公、商业、居住等设施陆续建成使用,新区综合承载能力、聚集吸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疏解企业加快奔赴,落地产业稳步发展。

“我们生产的窄线宽激光器,软硬件均为自主研发,已经用在高空卫星的测风、测距、测速等场景里。”谈及企业核心产品,芯联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穆春元颇有信心。

芯联新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窄线宽激光器为核心,并为光通信、光传感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2023年1月,企业在雄安新区成立,入驻科创中心中试基地。

目前,该公司订单不断,并在超窄线宽激光器技术上持续攻关,为量子计算做支撑。“新区着力培育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等创新链,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想象空间。”穆春元说。

创新驱动,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截至目前,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23家,同比增长47.5%;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4家,同比增长206%;专精特新企业78家,同比增长85.7%,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

创新之城拔节生长,雄安新区求贤若渴。

随着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即将上线,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孟宏伟更忙了。依托区块链技术,他与同事们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打破政、银、企之间的信息孤岛,使中小企业享受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孟宏伟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2020年,他从北京来到雄安,开启雄安追梦之旅。2023年,他领到一张“雄才卡”A卡,按照新区政策,可以享受包括直接落户、交通出行、子女教育等14项具体支持举措。

孟宏伟说,3年多来,雄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良好的创新氛围,给了科研人员大展拳脚的机会,也带来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人才服务,诚心则灵,精心则成。

近日,雄安新区制定出台《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的若干措施》,推出了顶尖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16条政策措施(简称“雄才十六条”),激励各类人才在雄安建功立业。

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组组长唐普亮介绍,雄安新区全面实施“雄才计划”,除多渠道引进院士及其他高端领军人才12名、引进规划建设重点领域人才100余名外,先后选录“双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余名。

以人引业、以业聚产、以产兴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必不可少。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的牵手。”2023年11月23日,首次来到雄安新区参加“千企雄安行”——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雄安之旅活动,上海霖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锐与雄安当地的招商部门和投资基金进行了初步接洽,推动企业的产业项目落地雄安。

“千企雄安行”是新区一项品牌活动。以去年8月揭牌运营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为平台,新区开展了一系列路演、推介活动。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京外首次设立了集成服务中心,把天使投资、股权融资、知识产权等科技产业孵化服务链条复制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聚和吸纳创新要素资源,雄安新区积极担当作为。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有序运转,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加快组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发挥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优势,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通过学分共享、设施共用等措施,把疏解转移变成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引导基金体系,各赛道专项产业基金陆续设立。“智绘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等雄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推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

高举创新大旗,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步履铿锵。(河北日报记者冯阳、解丽达、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