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站上风口 锐明技术2023年净利预增超160%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刘晓一
继“AI+机器人”具身智能走上风口后,“AI+汽车”智能驾驶也备受业界关注。
1月18日,智能驾驶服务提供商锐明技术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将达9300万元至1.1亿元,同比大增163.43%至175.02%。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智能驾驶汽车的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增长。”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需求端的刺激,上市公司自身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亦提升了利润空间,如更精准的传感器、更高效的算法、规模化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等。
智能驾驶已来
“无人驾驶为时尚早,智能驾驶已经到来。”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表示,2024年比亚迪将推出十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车型,未来公司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将达100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变革的下半场,智能驾驶正成为各方角逐的新赛点。
“智能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车载通信三大领域,其中自动驾驶单车价值最高,市场空间更大。”福建华策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又可分为三大板块:感知层,即感知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决策层,负责规划路径和导航,以及执行层,负责汽车加速、刹车和转向。
预计2023年业绩大增的锐明技术,就是以人工智能(AI)及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商用车安全及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自动驾驶业务中的AEBS(紧急刹车辅助系统)贯穿了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公司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AEBS业务已落地销售。深圳出租的AEBS项目在业内已成为标杆项目,公交车的AEBS业务也开始量产销售。公司亦有计划将AEBS业务引入海外市场。
“公司在商用车智能驾驶领域尚有较大市场空间可挖掘,但时机成熟时不排除进入乘用车市场的可能性。”锐明技术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AI赋能下,锐明技术还推出创新业务——人因大脑业务(SafeGPT)。公司表示,通过“更加智能的设备+SafeGPT引擎”,该技术可全面融合多种驾驶事件流、精准确认司机当前认知状态及风险程度,刻画司机360度图谱,对风险分级,对司机分类,对司机驾驶行为个性化改进,有效降低不良驾驶风险。该技术应用已在墨西哥、新加坡等地落地。
智能驾驶龙头德赛西威的产品集中在感知层和决策层。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4已在理想汽车、路特斯、上汽汽车等众多客户的车型上配套量产,营收规模快速提升;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2已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国内车市的中低至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公司。
回归智能驾驶落地的终端车企,依然群雄逐鹿。除比亚迪外,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将在新能源、智能化、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上汽集团也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全面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小米汽车在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上第一期总投资已达33亿元,目前已追加到47亿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直言,智能驾驶是小米重点投入的新兴赛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国内L2(部分自动化)及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销量为740万辆,渗透率为31.5%,到2026年销量将增长到1860万辆,期间复合增速达25.7%,渗透率也将提升至73.5%。预计2035年国内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政策东风劲
近日,智能驾驶政策利好不断。1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谋划、循序建设”的原则,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多种场景应用,形成统一的车路协同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去年11月份,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该举措在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完善产品安全验证的同时,还有利于加速形成系统完备、务实高效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和标准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推动,智能驾驶将逐渐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标配。”王鹏表示,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也将从单一的公路驾驶扩展到城市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
对于产业链上市公司,王鹏表示,技术领先永远是杀手锏。要持续加大对智能驾驶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拓展市场份额,关注市场动向,积极抢抓这一轮政策东风下的“AI+汽车”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