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营收“重回百亿”却遭资本抛弃,公司治理隐患多|ESG案例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王晓丽
近期,三只松鼠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至108亿元,同比增长43.37%至51.80%;净利润为4.0亿元至4.2亿元,同比增长81.99%至91.09%。
作为2012年创立并依托电商发家的品牌,三只松鼠自2019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后便遭遇了严峻的渠道变革挑战,业绩亦持续下滑。期间,创始人章燎原曾公开自嘲“三只松鼠还剩半只松鼠”。而此次业绩回暖,意味着公司营收将重回百亿台阶。
不过另一方面,根据万得ESG评级数据,三只松鼠仅获得“BBB”级评级,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具体维度评分来看,三只松鼠在环境和社会维度的表现与行业头部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产品碳足迹有待提升
在环境维度,依据MSCI发布的食品零售行业ESG评级标准,重点关注企业在产品碳足迹和原材料采购方面的表现。

来源:MSCI官网
查阅《三只松鼠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三只松鼠自称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获得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公司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做到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并打造行业标杆无为生态园区。
在绿色节能生产方面,三只松鼠的生产环节已全面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在绿色物流领域,公司推行02C纸箱项目,2023年全年减少纸箱浪费约800万个,同时加快快递自动化分拣、推进五大集约基地建设,减少中转距离,并通过使用高位货架,将仓储利用率提升至原来的2倍。
然而,与同行相比,三只松鼠在包装材料的减碳措施上力度有待加强。如来伊份从轻量化包装、使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替代难回收材料、推动包装可重复利用以及采用纸基材料等多角度进行包材减碳,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三只松鼠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不足。
在生态园区建设方面,三只松鼠2022年投资建设的坚果制造示范工厂已陆续投产,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坚果加工制造集群,但报告中并未披露示范工厂在水、电等关键资源消耗方面的具体数据,显示出公司在环保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的欠缺。
此外,尽管三只松鼠的原材料产地遍布全球超1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多地建立了坚果原材料种植基地,但报告中未提及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碳足迹的管理。
据了解,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碳排放,缺乏对原材料碳足迹的评估和管理,可能导致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碳排放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在社会维度,MSCI为该行业赋予了超过50%的权重,其评估体系重点关注企业在劳动力管理、产品安全与质量以及隐私与数据安全方面的表现。
在产品安全与质量方面,三只松鼠自称始终秉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观,着力寻找更优原材料,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可选且质高价优的全品类零食。公司严抓生产关卡,2023年全面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建设,夯实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力,严控产品品质。
然而,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以“三只松鼠”为词条的投诉高达4220条,其中投诉内容多为吃出异物、产品发霉变质、客服不作为等问题,投诉条数高于良品铺子等其他同业品牌。
据了解,三只松鼠出现上述问题或与其OEM模式(代工生产)不无关系。虽然三只松鼠能够确保自身产业园的品控质量,但在OEM模式下,公司对生产环节的把控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上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此外,今年2月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明确指出,面包、糕点等7类食品中禁含防腐剂脱氢乙酸钠。而新规实施首日,三只松鼠的两款面包产品便被曝含有该成分,其生产日期为2024年11月22日,保质期至2025年2月22日。
尽管三只松鼠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强调了公司对食品添加剂管控严格,但此次事件亦反映出其在新老标准过渡期未能及时调整配方,也未充分考虑对消费者的影响,响应政策过程稍显滞后。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三只松鼠亦因其广告宣传问题屡屡登上热搜。2021年12月26日,三只松鼠因其广告海报中的模特出现“眯眯眼”、“厚嘴唇”等妆容特征引发争议,有网友称对广告内容产生不适感、认为三只松鼠有故意丑化模特妆容、辱华之嫌。
据相关报道,三只松鼠还被指多次使用低俗、恶搞以及含有敏感的政治和历史元素的广告文案及图片来博人眼球,如使用“改g春风吹满地”等词汇,上述行为亦被外界质疑缺乏文化素养。
此外,在劳动力管理方面,三只松鼠称注重人才培养与关怀,通过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和实践机会,打造全面深入的人才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员工个人能力。公司还与高校开展合作,构建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致力于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然而,三只松鼠此前便因招聘要求引发争议。在2022年,三只松鼠因其全国部分门店的招聘信息中提出的“保持松鼠式微笑,为主人主动提供服务”等要求引发了公众对员工尊严保护的关注。
业绩回暖仍遭股东减持
在治理维度上,MSCI为企业治理表现赋予了超过30%的权重。三只松鼠在这一维度主要聚焦于公司治理、内控管理、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然而,从三只松鼠的实际表现来看,其在治理维度的表现仍有待提高。
据了解,三只松鼠自2019年上市,但其2020年至2023年营收便连续下滑,归母净利润亦起伏不定。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才开始反弹,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1.69亿元,同比增长56.46%;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01.15%。
尽管如此,三只松鼠仍有两大资本股东在去年年底退出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之列。据公告,三只松鼠曾经的第二、三大股东IDG及今日资本均已在去年相继宣布完成减持计划。上述两名股东早期持股比例合计达41.56%,如今通过减持套现约40亿元。
此外,三只松鼠在经营方面亦被指“重营销、轻研发”。据了解,抖音等线上电商平台是三只松鼠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12.94亿元,同比增长56.97%。不过其研发费用却降至0.18亿元,同比下降3.67%,较2021年的0.41亿元降幅超50%。
业内分析认为,尽管三只松鼠持续发力线上平台,但线下渠道仍是中国休闲食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而为了将“高端性价比”策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三只松鼠在去年10月收购爱零食、爱折扣两个品牌,切入量贩零食以及硬折扣超市渠道,意在补齐线下渠道短板。
虽然目前上述策略初见成效,但从三只松鼠此前拓展线下渠道的表现来看,公司激进的扩张策略一度为其带来了包括直营店成本高、加盟店业绩不理想等问题,上述问题亦给公司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的线下市场竞争格局依旧异常激烈。据报道,随着零食行业头部品牌如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的战略合并,加速了行业内“两超多强”格局的形成,使得三只松鼠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
参考资料:
[1]《ESG解读|食安新规实施三只松鼠仍售不合规产品,OEM模式让品控难度升级》;搜狐财经
[2]《三只松鼠:注重反腐倡廉文化建设 食品安全风波暴露品控不足 | ESG信披案例》;每经头条
[3]《三只松鼠,为何遭资本抛弃?》;对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