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光合被投企业汉朔科技上市,硬科技投资背后的光和热
来源:36氪


关注增量市场的新兴投资机会。

历经12年,汉朔科技(SZ:301275)终于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A股市场“门店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第一股”。
汉朔科技是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零售行业,提供电子价签系统、SaaS云平台服务等软硬件一体化产品。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汉朔科技服务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400家客户,并已成为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的电子价签厂商。根据CINNO统计数据,2023年汉朔科技在全球电子价签市场份额约28%,在国内电子价签市场占有率约62%。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86亿元,净利润7.1亿元。
纵观这家企业十余年的融资历程,2017年的融资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彼时,主流投资机构的进入,代表着汉朔科技进入了一个被核心资本市场认可并加速发展的阶段。而也正是在这一年,光速光合凭借对行业的早期预判,果断出手,投资了汉朔科技。
3月11日,汉朔科技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光速光合创始合伙人宓群在上市现场表示,“恭喜汉朔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公司围绕电子价签物联网系统构建了完善的软硬件核心技术体系,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零售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非常荣幸能陪伴像汉朔这样的中国头部科技创新企业一路成长,协力中国创新成功走向世界。期待公司能持续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光速光合创始合伙人宓群(右)与汉朔科技董事长、总经理侯世国(左)在上市现场
值汉朔科技上市之际,光速光合创始合伙人宓群与36氪聊了聊与这家“小巨人”之间的缘分与陪伴,以及光速光合今天投资科技的哲学与思考。

“逛超市”得来的好投资
光速光合对于汉朔科技的投资源自宓群一次偶然的“逛超市”经历。
2016年的一天,距离盒马鲜生首店开业不久,宓群带着调研的想法去了这个对当时的市场还非常新鲜的“新零售商超”。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宓群发现盒马鲜生所使用的价签都是电子的,进而了解到了这些电子价签背后的公司——汉朔科技。
彼时的电子价签,作为一种“黑科技”,精准地匹配到了“总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的宓群。
纵观整个一级市场,宓群是业内少有的兼具产业背景、熟悉互联网,又同时具有硬科技能力的投资人。他曾任谷歌企业发展部总监,负责公司在大中华区和泛亚太地区的战略投资和并购。同时,他也是谷歌亚洲产品负责人及谷歌中国首席代表,2004年开办了谷歌中国办公室。再往前,他在英特尔硅谷总部工作期间,就获得了闪存芯片、通信、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14项美国专利。
那还是O2O的时代,在把线下搬上线上的大趋势下,宓群眼中的电子价签有着很大的潜力以及一定的壁垒。
“超市或者大型连锁中可能会用到数万个价格标签,这个体量是Wi-Fi支撑不了的。所以,当时我的基础判断是,电子价签存在通信协议的技术壁垒。”
不久后,宓群找到了汉朔科技,很快光速光合完成了对公司的投资。
宓群回忆,当时在与公司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团队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通盘的考虑,不仅只是做好电子价签本身,对于背后的芯片技术、软硬件结合的方向都已有成熟的思考。从VC投资方法论的角度看,宓群认为汉朔科技的创业团队与其正在从事的事业高度匹配。

做硬科技企业的
识别者、支持者与陪伴者
作为中国整个电子价签行业的先行者,汉朔科技随后很快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并踏上全球化的道路。2017年,汉朔科技在法国设立欧洲子公司,并与零售业巨头欧尚(Auchan)集团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关系,此后又在德国设立子公司以辐射北欧与东欧市场。2019年,公司将欧洲总部与创新中心设在荷兰,大力推动产品技术研发、应用与服务的本地化。与华润万家、阿霍德·德尔海兹(Ahold)、与沃尔玛等国内外零售商达成合作关系,深入参与其门店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1年初,汉朔科技在纽约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开始正式开拓美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光速光合通过其全球布局,嫁接资源,加速了汉朔科技在美国的业务落地。
目前,汉朔科技已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400家客户。同时,汉朔科技在电子价签的基础上,也在向上游业务拓展。在不少合作的客户中,汉朔科技不仅提供电子价签的产品,还为其提供新能源设备的部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和节能管理系统接入等服务。
汉朔科技只是光速光合投资布局硬科技领域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以光速光合2016年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为例,据统计,该基金有75%的投资金额投向绿色科技与硬科技领域。除汉朔科技外,已上市企业还有中际旭创(SZ:300308)、小鹏汽车(NYSE:XPEV)、禾赛科技(NASDAQ:HSAI)、青云科技(SH:688316)等。
早在2013年,宓群就投资了专注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研发制造的中际旭创,那也是光速光合投资的第一家硬科技企业。
当时,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谷歌的工作经验,宓群预判,伴随着云计算未来的快速增长,数据中心里光纤数据传输速率也会大幅度提升。数据中心最大的开销不是设备而是电费,这对光电转换器产品提出了高速率和低功耗的高要求。正是此时,中际旭创进入了他的视野。在与团队沟通后,宓群认为其具备快速迭代的实力,以及未来自研硅光技术的潜力,便果断出手投资。2017年,中际旭创正式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宓群凭借自身的专业经验,多次与企业进行技术上的讨论,比如他建议以硅光技术迭代生产,对公司后续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中际旭创市值已超千亿人民币。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自2018年起连续5轮投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的故事。尤其在C轮融资时,激光雷达战局正酣,几乎无人愿意判断和出手。宓群毅然领投了C轮,并促成了博世集团等产业投资方的注资。后来,禾赛科技开拓美国市场,遭遇当时的行业龙头Velodyne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宓群更是专程飞到美国帮助禾赛科技一起应对专利官司。最终Velodyne主动选择和解,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2023年初,禾赛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可以说,强劲的硬科技识别能力、深耕下的全球化支持体系是光速光合团队在投资硬科技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武器。
“我们的典型打法是关注增量市场的新兴投资机会,以及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去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宓群向36氪表示,“硬科技需要长线支持,光速光合愿意坚持做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