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不高于100亿元,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计划投资宇树科技
来源:财经杂志

《财经》获悉,机器人独角兽公司宇树科技计划引入新投资方,包括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目前还在沟通具体投资份额。宇树科技是今年科技领域最热门的创业公司之一,今年以来,有不少投资方都在寻求宇树科技的投资机会,但都未能成行。
公开信息显示,宇树上一轮融资是2024年9月,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深创投、美团龙珠、红杉中国、中信证券、源码资本等14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当时宇树科技估值达到80亿元。
知情人士称,此次融资并非一轮完整的新融资,是定向给具体的投资方开放少部分份额。蚂蚁和宇树已经就投资事宜谈判沟通了很久,此次融资估值相比80亿元未有提升。一位接近宇树科技的FA(财务顾问)人士告诉《财经》,此次融资估值低于100亿元。
宇树科技与阿里云是长期合作关系,但阿里此前并不是宇树的投资方,宇树科技的股东中有小米和美团旗下的投资基金。阿里相对较晚布局机器人投资,于2024年开始,参投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两家机器人初创企业。
新投资方中国移动能够给宇树带来更多商业化场景。一位业内人士提到,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是不少国央企和政府客户的智能化项目总承包商,此外中国移动的门店也能用上机器人。
中国移动在2023年就布局了机器人业务,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家庭视联产品部技术管理经理张螣英曾对外表示,中国移动在人形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上已经投入上亿资金。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最早做的是四足机器狗。2023年,宇树科技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年5月,宇树推出身高约127厘米的人形机器人G1,基础版售价9.9万元。这是宇树科技,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重要节点——人形机器人因为技术复杂,对软硬件和AI能力要求很高,此前造价一直高昂。
业内认为,宇树科技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了”。
从做机器狗开始,宇树科技就在重点做商业化。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2023年,宇树科技占据全球四足机器狗69.75%的销量份额。今年2月,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对外透露,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也已位列全球出货量第一。
宇树科技被投资方追捧的核心原因就是商业化能力。今年3月,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赵楠对外表示,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一位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人告诉《财经》,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大多还在投入研发阶段,一级市场的投资人相对谨慎保守,更愿意投资有收入有利润的创业公司,“至少公司能证明自己不会轻易死掉”。
从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舞台,到今年3月,“具身智能”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近期,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是否存在泡沫,或是热度过高的讨论声音越来越大。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表示,旗下基金在最近几个月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则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过程中有点泡沫很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经纬创投也是宇树的股东之一。
不同的声音并未阻止人形机器人领域继续火热。近期,成立仅50天的机器人公司它石智航已经开启第二轮融资,估值已达数亿美元。3月21日,机器人公司维他动力宣布完成2亿元融资,这家公司成立100天,已经完成两轮融资。
前述FA人士表示,在投资机构看来,人形机器人赛道存在泡沫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认为,这个赛道足够宽广,今年资本支撑非常大,活跃度很高。对机构来说,从长期来看,具身智能前景是确定的,足够容纳一批公司,核心是多久可以实现商业化落地。他的判断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发生非常大的系统性风险,投资机构在五年内就可以退出。
另一些人感受不同。一位在2023年就开始投资机器人的投资人告诉《财经》,具身智能虽然看起来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表象之下分歧明显,尤其现在泡沫已经明显变大。他认为,一个证据是,如今的具身智能投资热和2023年大模型投资热一样,是典型的“Club Deal(俱乐部交易)”。所谓“Club Deal”,是指几家私募股权基金、机构投资者或高净值个人,合作一起组团投资,也就是说,由于项目本身规模大、估值高、风险大,投资者们通过拉帮结伙相互壮胆,分担出资和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