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e公司观察多方角逐科林电气的启示:地方国资异地扩张再考量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2024-04-08

备受市场关注的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不断上演新剧情。4月8日,石家庄地方国资平台国投集团再度合计增持股票406.5万股,持股比例已达7.79%。具有青岛国资背景的海信将如何应对,成为新挑战。叠加董事长张成锁与三位高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表明了捍卫实际控制权的决心,科林电气这场控股权争夺大戏,再度变得激烈而扑朔迷离。

A股公司的控股权争夺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所发生。最近一年,中炬高新 “宫斗”、派林生物火药味十足的换届“逼宫”等案例还历历在目,而更早年的国美内斗和宝万之争等案例,更是成为被资本市场难以忘却的典型。

科林电气案例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些特点。一方面,地方国资采取多元方式闪电抢筹。例如,海信网能的入局方式,就囊括了集中竞价买入、协议转让以及表决权委托等多种方式,背后折射出不惜耗费巨资欲拿下科林电气控制权的决心。倘若成功,科林电气将成为“海信系”的又一家上市平台。

另一方面,随着争夺战的开始,多方力量迅速穿梭其间,这增加了谋求控股权进程的变数。一方是定位于“从来不是野蛮人”却不断增加表决权比例的海信,另一方是石家庄国资旗下平台公司的同步增持入局,还有一方则是董事长对自身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捍卫。多方力量博弈其中,两路阵营话语权相差不大,加上石家庄国资尚未亮明态度,本场“话语权之争”将如何收尾,仍是个未知数。

但目前至少有两点已经可以肯定。首先,中小股东的态度将成为左右结局的重要力量;其次,随着多方入局,青岛国资对科林电气这家异地民营企业的控股权争夺,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高的成本和代价。

科林电气很可能会成为地方国资异地扩张过程中的一个代表性案例。近年来,多地地方国资动作频繁,通过跨省并购、异地纾困或混改重组等方式,以期提升资本证券化率,扩大当地国有资本控股的A股版图。

在这个过程中,异地扩张的作用不断显现,包括借助本地产业优势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国资产业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当地行业资源等等。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异地纾困更受欢迎,而对于业绩稳健、高速成长的优质标的的控股权争夺,无论是所属地方还是上市公司,都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性。毕竟,这些标的不仅是不少企业家的核心资产,而且也往往是当地创收、就业和纳税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经济整体承压的阶段,也是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和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

从本质来看,无论何种类型、哪个地方资本的到来,只要能助力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就值得欢迎。例如,按照产业逻辑,海信集团将汽车电子定为第二增长曲线之一,而科林电气与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因此海信的入局有利于助力科林电气积极把握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其实是不少上市公司非常渴望的外部支持。

不过,资本在扩张过程中,也会面临方式方法问题。地方国资在谋求地方证券化率抬升中,应该把自身定位为“关键少数”,扩张时应切实把资本战略制定好、落实好,增加协商、减少斗争,避免抬轿子式增加成本,也避免对当地经济带来侵扰,并做好对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呵护。

而科林电气的资本战略也有待优化。比如,如何在做好业务拓展的同时,扫除股权长期分散所带来的隐患等问题,就都值得公司借助本次事件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