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德国基地投产预计10月供货 多线推进全球化海外营收占比增至20%
来源:长江商报
国轩高科(002074.SZ)的出海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近日,国轩高科位于德国哥廷根的首条电池产线投产。据介绍,哥廷根工厂总计产能规划为20 GWh,预计分四期完成,全部完成后,有望实现20亿欧元(约合155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目前,该工厂已经接到了大量欧洲订单需求,预计10月起可向欧洲客户供货。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国轩高科近年来加快全球化进程,已完成德国、印度、越南三大海外基地的战略布局,并推进在美国建厂,投资达20亿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
加快出海步伐,2023年上半年,国轩高科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增长296.74%,占营收比重从2022年度的12.93%提升至20.09%。
同时,国轩高科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9.04亿元,同比增长77.12%,在电池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加快海外扩张布局
国轩高科加速出海扩张。
回溯公告,2021年,国轩高科收购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德国哥廷根工厂100%的资产及股权。该厂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超过17万平米,建筑面积4万平米,现有员工约300名。根据规划,通过对该厂的局部改造,国轩高科将实现在欧洲的首个新能源基地的生产运营。
2023年9月16日,国轩高科哥廷根工厂的首条电池产线投产,国轩高科首席技术官(CTO)蔡毅在投产仪式上提到,哥廷根工厂总计产能规划为20 GWh,预计分四期完成,全部完成后,有望实现20亿欧元(约合155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
据悉,哥廷根工厂已经接到了大量欧洲订单需求,预计10月起可向欧洲客户供货,到2024年中,实际产能可以达到5 GWh。该工厂的电池产品应用包括商用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和乘用车电池。
当天,国轩高科还与巴斯夫中国、ABB集团在内的五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方向涵盖电池材料及产品开发、车用及储能产品供应等方面。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国轩高科坚持国际化布局,加快国际化的进程。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增长296.74%,占比从2022年度的12.93%提升至20.09%。在海外市场,公司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日本Edison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开拓欧洲市场、日本市场。此外,公司积极推动海外动力电池和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落地,获取海外市场份额。
根据最新调研,国轩高科已完成德国、印度、越南三大海外基地的战略布局,其他海外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欧洲,公司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德国哥廷根工厂开启国轩电池“欧洲造”步伐。哥廷根基地结合欧洲新能源市场发展与技术导向,研发符合欧洲本土的新能源电池产品。在印度,公司与塔塔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设计开发等。在越南,公司与越南VinGroup合作建设越南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未来,产品将满足越南VinFast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需求。
国轩高科还拟在美国建厂。9月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JB Pritzker与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等共同宣布,国轩高科将在该州坎卡基县曼特诺新建一座投资20亿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的锂电池工厂。
上半年研发费9.04亿增长77.12%
公开资料显示,国轩高科成立于2006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动力锂电池的企业之一。早在2007年,公司的第一条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就正式投产。2015年,公司借壳东源电器于深交所上市。
从营收数据来看,自上市起,国轩高科实现快速扩张,2015年,其营业收入仅27.45亿元,到2022年已增长至230.5亿元,营收7年增长7.4倍。
但净利润端表现有些不尽人意。2016年,国轩高科实现净利润10.31亿元,扣非净利润9.54亿元,但到了2019年,其净利润缩减至5125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45亿元。
由于资产减值,从这一年开始,国轩高科扣非净利润出现连续亏损。2020年至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1.02亿元、3.12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亏损2.36亿元、3.42亿元、5.15亿元。
为何主业不赚钱,却依旧实现盈利?这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2019年至2022年,公司领取的政府补助分别为5.10亿元、3.93亿元、5.59亿元、9.22亿元。
进入2023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高速发展,国轩高科出货增长主业好转。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76.42%;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23.75%;扣非净利润3537万元,同比扭亏。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较高,研发费用达9.04亿元,同比增长77.12%。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与投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
上半年,国轩高科新增专利技术653项,累计授权专利4672项,主持及参与标准制定共计66项;电池技术方面,公司230Wh/kg磷酸铁锂电芯设计定型,已实现302Wh/kg三元电芯量产装车,系统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此外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新LMFP体系的L600启晨电芯及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