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让创新中药绽放更多“光彩”——以岭药业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来源: 石家庄发布2024-08-28

转自:石家庄发布

今年8月,以岭药业研发的创新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最新科研成果相关论文——《中药芪苈强心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此前,该公司的通心络胶囊、津力达颗粒等多款创新中药临床研究也相继获得新突破,研究论文纷纷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这些临床研究成果有何意义?背后的支撑力量又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进以岭药业一探究竟。

来到以岭药业“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大楼前,记者看到崭新的“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牌匾在明亮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中医学来自于对人体的研究,几千年的学科发展规律就是首先要有理论上的创新。比如大家熟知的张仲景,著有《伤寒论》这样的巨著,他提出六经辨证理论,并形成了一系列非常有名的古方,我们现在称之为经方,流传至今仍在临床上被使用。所以,理论创新一直都是我们中医学科突出强调的。”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中药研究分院院长魏聪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解释,无论是古代传统的学科规律,还是当代的传承创新,在推动中药现代化转化过程中政策制定,都强调了中医理论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医学科最有特色的地方。

“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体化的中医药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魏聪向记者介绍,在中药理论原创上,以岭药业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是络病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2023年5月,“中医络病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同年12月,“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以岭医药研究院已研发成功14个创新专利中药,获专利860项。其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当然,中医药的传承创新离不开先进的现代科技作支撑。这一点,在以岭药业得以真切体现。

走进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一台台“身价不菲”的高端仪器设备摆满实验台。

以岭医药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药理部副主任李梦南博士,正使用小动物micro-CT仪观察比较衰老小鼠和八子补肾给药组衰老小鼠的骨微结构差异,验证企业生产的八子补肾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Micro-CT广泛应用于分析动物肿瘤、骨骼、心血管等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变化,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一环。比如现在,我们可以很直观地观测老年动物和给药组的骨微结构改变。”

他如数家珍般介绍,这里还有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肺部感染及功能测定和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10余套,“企业投入数千万元搭建的智能化、可视化新药评价平台,大大加快了我们的研究进度,也提高了研究实验的精准度。”

李梦南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正潜心研究“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项目”。他们开展的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记录的1200只小鼠的大规模抗衰老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他们仍在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处处洋溢着创新气息的以岭药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征途上展现出一往无前的魄力。

着眼未来,魏聪满怀信心地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以理论创新带动产品线的丰富和发展,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国内、国际注册,努力让更多创新中药“走出国门”,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记者手记

发挥优势 打造创新“特色”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

当然,创新不是千篇一律、泛泛而谈的,它体现在方方面面,贵在有各自的特色和亮点。

以岭药业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形成以理论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特色。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助力研究实验,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突破,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蹚出一条清晰的特色路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任重道远。希望我市其他中医药企业能够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借力现代化科技,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标签:以岭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