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查

光大银行,银行业新“黄埔军校”?

来源: 虎嗅APP2024-06-03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头图 | 视觉中国

5月22日,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正式调任农业银行担任党委副书记,未来有可能出任农行行长。

由此,最近金融业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光大银行继建行之后,成为行业的新“黄埔军校”。

从建行里走出过央行、银保监会的一把手,去别的银行做董事长、行长的人才也很多。

而近年来,光大银行高层管理团队人才输出也非常频繁,光大已经连续有6任行长获得重用,这6位行长分别是赵欢、张金良、葛海蛟、刘金、付万军、王志恒。其中,付万军已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赵欢已任国开行董事长,张金良已任建行董事长,葛海蛟已任中行董事长,刘金已任中行董事长。此外,还有高管如刘珺、吴富林等,都是从光大银行起步,并在该行长期工作。如今刘珺刚卸任交行行长,赴任工行党委副书记,拟任行长。吴富林已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因此,光大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银行业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

一个公司要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一般需要具备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优秀的团队、强大的行业影响力、持续的创新和迭代能力等关键特征。反映到业绩上,往往在业内有相对较好的业绩表现。

那么光大银行的基本面如何呢,为什么光大会成为行业里的新黄埔军校?

#01

光大银行在行业里业绩不算出众

国内银行体系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等。股份行可以在全国展业,相对来说在资本实力、品牌、获客能力等方面不及国有大行。

从体量来看,截止去年底,光大银行资产规模约6.7万亿,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第六,低于招行、兴业、中信、浦发、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为7.5%,低于招行和兴业银行的增速,不过好于中信、浦发、民生。从近十年的表现看,光大银行一直处在第六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关键财务指标上,2023年光大银行营收1456.85亿元,净利润410.76亿元,分别为行业第6、第7位。增速来看,营收与利润双降,分别下降3.92%、8.8%。今年1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62%,净利润同比增长0.39%。表现都比较一般。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更多是靠减少计提减值准备来实现的,并非靠经营向好来实现。

在决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键指标净息差上,2019年-2023年净息差分别为2.31%、2.29%、2.16%、2.01%、1.74%,下降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可能与减费让利、LPR下行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按照安永的计算,2023年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9%,相对而言光大银行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1.74%的净息差水平已经跌破银行净息差警戒线,对于后续的营收增长不利。

资产质量方面,光大银行2019-2023年不良率分别为1.56%、1.38%、1.25%、1.25%、1.25%,近三年下降不明显。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2023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1.33%下降至1.29%,光大银行好于平均水平,不过较前列的股份行如招行、兴业、中信等都略高一些,三家银行不良率分别为0.95%、1.07%、1.18%。这意味着光大银行的风控能力一般,或者客群质量较为一般,较优秀银行有差距。

拨备覆盖率方面,光大银行2020-2023年分别为182.71%、187.02%、187.93%、181.27%。提升幅度有限。在净利润增长压力大情况下,拨备覆盖率较难有所提升,而且也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安永数据显示,2023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0.10%。光大的拨备覆盖率与优秀银行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如招行拨备覆盖率2023年达到437.70%。这意味着光大后续通过减少拨备计提来增加利润的空间比较有限,制约了利润增长空间。

因此总结来看,光大银行无论是资产扩张,还是营收与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质量,都处在行业平均水平,并没有特别出彩。

#02

对公业务缺乏特色,零售与财富管理相对有潜力

从贷款结构看,光大银行还是偏对公业务,2023年对公贷款余额占贷款规模比重为57.19%,零售贷款占比39.94%。不过相比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行中较优秀的招行、兴业银行,以及对公业务较强的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对公业务并无明显优势。在经济复苏较弱的背景下,公司存款增速缓慢,2023年增速为1.7%,不太能支撑对公贷款业务扩张。在贷款上光大银行等股份行又难以在政府类项目上与国有大行竞争,与城农商行相比又缺乏本地资源优势,因此对公业务扩张不太容易。

近年来光大银行在向零售与财富管理转型。在这块光大银行的法宝无疑是光大云缴费业务。通过较早涉足缴费业务,光大银行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沉淀了资金和客户,为零售与财富管理业务提供获客与数据层面的支撑。

光大云缴费业务2008年就开始探索,其业务优势体现在:

将原本分散的缴费供应商、缴费用户和缴费渠道进行了整合,形成完整的服务生态。平台连接了政府支付机构和网络平台,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渠道支付,优化缴费体验。

云缴费与国内互联网平台、电信运营商、金融行业等670多家大型机构进行合作,基本实现了国内主流服务平台的全覆盖。通过为服务供应商提供统一的API,各类服务供应商可以方便地接入平台,提供缴费服务。

服务水、电、燃气、非税、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各类场景,累计接入缴费代收项目超过1.5万项。

通过缴费平台,可以实现三方效率的提升:

对于缴费用户而言,云缴费业务提供了丰富的缴费项目和便捷的缴费渠道,用户只需少数入口即可完成多项缴费。

对于缴费运营商和渠道商而言,云缴费业务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对接成本。

对于光大银行而言,光大云缴费直接收益是带来了手续费业务收入,以及客户活期存款的沉淀,更重要的是积累了零售客户。

数据显示,光大云缴费业务年活跃用户数达到5.8亿,其中直连用户达到1.95亿,而光大银行的零售客户总量为1.52亿,这意味着云缴费对于零售拓客而言还有较大空间。同时云缴费APP也在打造“便民缴费+财富管理”生态,对财富管理业务开展形成一定帮助。

截至2023年末,光大零售AUM突破2.7万亿元,增幅12.4%,连续4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在股份行中表现相对不错。

财富管理方面,光大银行也较早开展银行理财业务,2004年起就推出了“阳光理财”系列品牌业务,产品体系覆盖股票类、混合策略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另类资产、私募股权类、结构化投融资类等七类资产。2023年光大理财管理规模1.3万亿,在23家银行理财子中排名第八,增速10.73%,在前八名中增速最高。

不过在基金代销方面,受基金业绩不佳影响,光大银行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近两年下滑较大,排名也从2021年底的千亿规模降到今年一季度末的588亿元,排名从2021年底的15名降到了28名,凸显了光大在这一领域竞争力一般。

总体来说,无论是零售还是财富管理,光大银行都还有继续增长的潜力,体现在还可以继续在客户运营上挖掘潜力,不过无论是零售贷款还是财富管理业务,光大银行都还需要提升专业实力来增强竞争力,如零售贷款的风控,财富管理的投资与投顾等,否则也难以将客户规模转化为业绩。

#03

光大银行何以成为新黄埔军校?

这样来看,光大银行的财务表现与业务竞争力在上市银行中都不算出众,体现在估值上,目前光大银行PB估值为0.41倍,仅好于民生银行、贵阳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郑州银行这五家业绩较差的银行,凸显了资本市场对于光大银行信心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光大银行成为新的黄埔军校,并非因为过硬的基本面表现,而是其中央管理银行的地位。目前国内中央管理银行有9家,除了国有六大行,还包括招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这三家大型央企金控集团旗下的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多是地方控股,如福建的兴业银行,北京的华夏银行、上海的浦发银行等。有这样一层背景,光大银行业肩负了培养金融干部的责任,因此不断有金融人才调入光大银行,又不断有人才走出光大,去国有大行、监管部门或者地方上任职。

这对于光大银行而言,好处是不断有人才的流入,优化高管队伍, 但也使得优秀人才在光大工作时间较短,多在任职高管两三年后升任调离,使得战略不容易落地。相对而言,招行与中信银行管理层更加稳定一些,业绩也相对更好。

好在光大银行也有一些自身培养并长期在光大任职的干部,如副行长杨兵兵、董秘张旭阳等。杨兵兵是开拓云缴费业务的功臣,张旭阳是资管专家,开拓了光大理财业务,也曾在百度负责金融业务,专业实力相对不错。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作者粉丝群招募▪ —————